各國政府在改善塑膠汙染的過程中,於祭出各式減塑方案的同時,也積極尋找替代傳統塑膠的解方,而主打「生物可分解」的PLA塑膠即在初登場時便獲得青睞,讓世界看見取代塑膠的一線生機。然而,看似讓塑膠問題迎刃而解的「PLA塑膠」,真的像你我想像中的如此完美嗎?
生物可分解的、PLA塑膠?
「PLA塑膠」是什麼?特性及崛起
PLA(Poly Lactic Acid),中文稱之為聚乳酸,是一種以植物澱粉(例如:玉米等)為原料所製成的產物,而由PLA此等生物質材料所製作的塑膠,因此具備了「可生物分解」的特性,相較於大部分由不可再生的石油和天然氣所聚合、且無法自然分解的傳統塑膠,PLA塑膠對環境相對友善。
除了「生物可分解」及「不需仰賴石油等有限資源」的優勢之外,PLA塑膠在製程方面,更是間接降低了傳統塑膠必要的煉油過程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節能減碳、環保減塑」蔚為流行的現下,以「綠色塑膠」之美名,成為減塑市場的寵兒。根據統計,全球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市場規模在2020年已高達61.6億美元,未來五年更預計有24.9%的年複合成長率,如此成長不容小覷!
而PLA塑膠的應用範圍,已廣泛深入至工業、交通運輸、食品包裝和飲料裝瓶、生物醫學、肥料、農業及紡織品等產業,如美國、日本、中國等強大經濟體也都採用PLA塑膠作為傳統塑膠的替代品,應用十分普及。
PLA塑膠的真相?特定的分解條件
在一片光明的前景之下,隨著PLA塑膠的崛起與盛行,當更多的學者投入研究後,才發現PLA塑膠的分解其實具有隱藏條件!日本研究指出,PLA塑膠需埋入溫度55℃以上、濕度80%至90%的土壤中,才能在6至12個星期有效分解,並不似大眾媒體所宣傳的「置於大自然中便可分解」如此理想。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溪口分校的研究基金會更與相關單位共同發起研究,將PLA塑膠置入模擬的海洋環境中,觀察樣本的降解狀況。而研究顯示,在經過6個月、12個月後,該PLA塑膠樣本僅分別降解了3%、8%,顯現出雖然PLA塑膠確實可降解,然若未滿足特定條件,完全降解所花費的時間超乎想像,遠遠不及人類製造及使用塑膠的頻率,對緩和氾濫成災的塑膠汙染來說,成效有限。
PLA塑膠的去留?國際上的不同聲浪
相關研究結果出爐後,各國開始重新審視,以「PLA取代塑膠」作為減塑解方是否恰當,卻徹底引起爭論。反對使用PLA塑膠的一派同意研究結果,認定採用PLA塑膠對改善塑膠汙染現況成效不彰,更存在著讓民眾認為「由該材料製成的產品因可自然分解而隨意丟棄」的錯誤認知,造成更嚴重的汙染風險;另一方面,支持的一方認為,在完全去除塑膠的過程中存在過渡期,而PLA塑膠具備的特性及其成本優勢,則是能在減塑及經濟發展之間取得平衡,其存在的缺點也能夠從現在開始發展相對應的技術,使PLA塑膠更符合減塑所需。
各方對PLA塑膠爭論不休,導致各國對PLA塑膠的寬容,在政策上產生了差異。
- 【非洲】因塑膠造成嚴重災害,為全球最早提出禁用塑膠袋的區域;為兼顧經濟發展,急需PLA等生質材料作為其替代品。
- 【美國】對PLA等生質材料大力支持,認為以自身的技術研發水準,在未來能改變其對環境的影響,例如:基因改造等。
- 【歐洲】認定PLA是未來應該要被淘汰的材質,但現階段暫時允許使用,以避免禁止塑膠產品帶來的巨大供應缺口。
- 【澳洲】禁用PLA製成的一次性包裝產品。
PLA塑膠的真實!認識真正的「綠色塑膠」
與傳統塑膠的製程及廢棄後的處理所產生汙染相比,PLA塑膠的問世確實對現況有所改善,卻非終結塑膠汙染的「完美解方」,因此對大眾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對市面上所謂的「綠色塑膠」擁有正確的認知,在選擇使用的同時,也要盡力提升丟棄後的回收效率,讓PLA塑膠發揮最大的功效。
減塑之道長路漫漫,卻也因其不易,才顯得我們的個體力量有多麼重要!而除了個人,現在也有更多人員投身創新研發,例如:開發加速生質塑膠分解效率的酵素,或以「可完全自然降解」的植物纖維取代一次性塑膠等,後者「取之於大地,降解回歸於大地」的特性,更值得我們關注。透過眾人的努力與智慧,期待未來我們能夠成功淨化地球、抵達「全面去除塑膠」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