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製品丟棄後所產生的垃圾,在深海、在山腳、在街邊經年累月地堆積,一時便利的代價,除了對自然環境造成無可挽回的迫害,同時悄然無聲地侵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超乎想像的傷害。
那些渺小的,不代表不存在:什麼是「塑膠微粒」?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的定義,「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泛指尺寸小於5毫米的微小塑膠,並依其生產方式分為兩類:
- 初級塑膠微粒:最初便製造為5毫米大小,常用於清潔用品中的固體塑膠顆粒。
- 次級塑膠微粒:即為我們熟知的一次性塑膠製品,例如:塑膠袋、吸管、寶特瓶等,在陽光的照射下逐漸脆化、分解、碎裂,最後成為體積細小、難以過濾排除的塑膠微粒。
被丟棄的一次性塑膠分解為塑膠微粒、進入水資源循環後,有些沉入了深海,成為海洋的負擔;有些隨著海浪沖刷上岸,形成海灘上突兀的景觀;再有些經由風的吹拂飄散於空氣中,隨著降雨最終又回到你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