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room

2022-11-15

隐形环境杀手:无孔不入的塑料微粒

隐形环境杀手:无孔不入的塑料微粒

塑料制品丢弃后所产生的垃圾,在深海、在山脚、在街边经年累月地堆积,一时便利的代价,除了对自然环境造成无可挽回的迫害,同时悄然无声地侵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超乎想象的伤害。

那些渺小的,不代表不存在:什么是「塑料微粒」?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的定义,「塑料微粒(Microplastics)」泛指尺寸小于5毫米的微小塑料,并依其生产方式分为两类:

  • 初级塑料微粒:最初便制造为5毫米大小,常用于清洁用品中的固体塑料颗粒。
  • 次级塑料微粒:即为我们熟知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例如:塑料袋、吸管、宝特瓶等,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脆化、分解、碎裂,最后成为体积细小、难以过滤排除的塑料微粒。


被丢弃的一次性塑料分解为塑料微粒、进入水资源循环后,有些沉入了深海,成为海洋的负担;有些随着海浪冲刷上岸,形成海滩上突兀的景观;再有些经由风的吹拂飘散于空气中,随着降雨最终又回到你我身边。

隐形环境杀手:无孔不入的塑料微粒

你今天吃下塑料微粒了吗?水资源中的塑料微粒

塑料会分解,但并不会真正的消失,环境中的塑料微粒含量也因此一再攀升,如今,光是在大西洋,便有着超过2,100万吨的塑料微粒,几乎等同于全球总人口一半的重量!这些塑料微粒聚集了海洋中的有机污染物,例如重金属、塑化剂等类型的人工化学物质,变成极微小、高度浓缩的有毒微型塑料,从而广泛污染自然中的各种水源。

除了对水资源所造成的危害,有毒的塑料微粒甚至成为食物链中的一员,在海洋中先是被海洋生物摄取及吸收,经由渔民捕捞,最后送回顶级掠食者——也就是人类的胃里。根据统计,每人每周平均便会摄取大约5公克的塑料微粒,相当于吃下一张信用卡的塑料含量。截至目前为止,塑料微粒本身是否会对人体造成负面影响,尚需更多研究来进行左证,但那些附着于塑料微粒上的有害物质及环境贺尔蒙,对健康的伤害却已毋庸置疑。

隐形环境杀手:无孔不入的塑料微粒

改善塑料浩劫,从你我做起!

台湾环保署从2017年底开始,针对自来水、海水、沙滩沙砾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6%的原水、44%的日常饮用自来水中验出了塑料微粒,而民众经常食用的沿海贝类,包括牡蛎、扇贝、文蛤等也发现塑料微粒的踪迹,种种迹象揭示了塑料减量刻不容缓!

虽然已经发生的塑料污染在短时间内难以被终结,但只要改变我们的一些习惯,例如: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选择可重复使用的产品、落实垃圾分类与回收等,便可在这场名为「减塑」的长期抗战中,创造出人类与大自然双赢的局面!

联络迪乐

本网站使用cookie以提升您的用户体验,当您使用我们的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隐私权政策

同意
關閉

建議您使用以下瀏覽器觀看本網站,
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

要下載瀏覽器,請直接點擊以下: